机械网-海洋生态不容乐观 监测手段尚待加强
";截至今年8月,我国自主研制并发射了7颗海洋卫星,与法国联合研制并发射1颗;9月和11月发射2颗;明年发射2颗;已立项2颗;正准备立项5颗。"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海洋利用中心主任蒋兴伟8月12日在世界海洋科技论坛分论坛";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论坛"上流露的最新数据。在当天的论坛上,10位来自国内外的院士、专家聚焦国际、中国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的进展与挑战,出谋献策,谋划未来。专家认为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能力进步迅速,但挑战很多,依托科技进步是解决困难的途径。过去几10年间,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由于在海洋开发利用进程中重视对资源的索取,疏忽了对海洋生态及环境的保护,致使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如入海污染物增加、氮磷引发的富营养化问题、赤潮灾害多发等。面对上述困难,中科院合肥物资科学研究院刘文清院士在论坛上提到解决方案:目前发展起来的海洋环境多要素、多维度监测平台主要有现场/在线监测、水下遥感探测、AUV(UUV)和潜水艇和卫星探测平台。通过量种手段的综合外场观测,认识复杂的海洋进程,通过与模型对照,认识海洋生物排放、复杂的物理化学进程、气象场的作用等,和其对海洋环境质量、全球气候的影响。天基海洋遥感作为海洋高新观测技术手段已广泛利用于海洋环境资源调查、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上安全和国防建设等领域。就我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7颗海洋卫星发挥的作用,蒋兴伟做了论述。比如,海洋2号(HY⑵A)卫星是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探测卫星,也是我国首颗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1体的遥感卫星,其在轨运行已满8年,美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要求。现仍在轨运行,为各方用户提供数据。与海洋2号A星相比,在2018年成功发射的海洋2号(HY⑵A)卫星在观测精度、数据产品种类和利用效能方面均有大幅提升伍德灯检查白斑为阴性说明什么。利用HY⑵A/B卫星进行西北太平洋区域的台风监测,可捕捉到全年的历次台风进程,提取的台风中心点位置、大风半径和极大风速等定量化信息,为汛期保障台风预报会商提供了近实时的台风实况信息。我国海洋监测技术经过20多年快速发展,已建立起国家海洋立体监测网。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员王军成流露,目前进入业务化观测的国家立体观测网由5大网组成羊癫疯不能吃什么东西,分别是:岸基台站网、资料浮标网、志愿船测报网、岸基雷达网、海洋卫星观测网。这5大监测系统每天监测实时与非实时的各种要素,为我国的海洋环境预报、灾害预警、军事海洋、海洋开发与保护、科学研究发挥侧重大作用。虽然我国在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上进步巨大,但自然资源部第1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杰认为,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水平整体上较为薄弱,与";海洋强国"和";1带1路"倡议要求不相适应。对此,刘文清的建议是:监测仪器是推动海洋环境实现监测技术现代化的巨大动力,继续推动从核心技术攻关到国产先进环境监测装备的升级、继续探索技术成果转化的新平台和新机制、支持海洋领域的重大国家需求。他同时希望有关部门鼓励采取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先进技术,把解决我国海洋环境问题的方案转移到依托科技进步上来。来源:科技日报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移动版:海洋生态不容乐观监测手段尚待加强